《数字与信息》教学反思
《数字与信息》是国标本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实践活动课,我没有按照过去的传统教法:课前将相关知识一一查询搜集,然后传授给学生。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邮政编码的编排规律和身份证号码的规律,掌握自主探索的简单方法,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及其运用价值。整节课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显示了学生的创造性。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本课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开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运用了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观察交流和课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课前我让学生分别从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两个方面收集整理相关编码的资料。课堂结合学生熟悉的身边的邮编来探索,学生兴趣浓厚,学到了许多与编码有关的知识,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和无限性。这一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尽情展现自我,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基于学生课前经过了调查、了解相关知识,所以在课堂上就尽量地放手,给他们展示的平台。
2.教学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通过上网、咨询、调查等方式收集到了许多编码的知识。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编码,例如:图书编码、商品编码、运动员号码牌、门牌号码、银联卡、积分卡等等。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学习,还了解到不同的编码表示的含义。例如,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就代表着四级含义: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表示邮区代号;第四位数表示市(县)的编码;最后两位代表邮件投递局所。这些编码都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数学”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数字与信息”这一看似很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另外,在实践应用环节通过编学籍号,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其中有些孩子还想出了在学籍号上编校验码等信息,这也是孩子对数字编码的了解进入一个初步阶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