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这节课,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课中我尽管花费时间示范量角,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
本课教学,为了解决难点,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先由比较角的大小着手,引入到量角器量角的必要性。接着就顺理成章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量角的方法: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2、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我把这三步简称为1、点重合;2、线重合;3、读数。但是难点就在第三步——读数,因为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读数时,很容易读错。因此这节课分成了两教时进行,在第二教时中让学生着重要注意与角的一边重合的“0刻度线”是内圈的0,还是外圈的0。是内圈的0就读内圈的数,是外圈的0就读外圈的数。而且还可以利用直角=90度,看角的度数是钝角还是锐角,和直角比比看,检验是否正确。当然对部分学生效果是不错,但中下生还是在读数上常犯错误。因此还要对个别中下生进行方法的单独辅导,并加强训练。2015年1月9日11: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