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姓名 |
羌小霞 |
班 级 |
二(4) |
学 科 |
数学 |
执教内容 |
认识角 |
时 间 |
2012.5.9 | ||
评 课 | |||||
聆听了羌小霞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上册《认识角》一课,羌老师以她独特的教育魅力深深的吸引了我,感受如下: 一、羌老师教态和蔼可亲,语言亲切富有感染力,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教学基本功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孩子喜欢这样的老师,课堂氛围好,老师学生之间能感受到浓浓的师生情,教学效果好。 二、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 在本课中,羌老师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里是角,再由教师描出一个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1个顶点,2条直直的边)让学生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本课中,老师非常重视操作,从一开始让学生任意拿一张图形,摸其中一个角,感觉角的本质属性,到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多种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创造角。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折一折、搭一搭、剪一剪、画一画、钉一钉,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并且让学生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总而言之,这堂课老师能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意图,选择合理的方式,突出“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评课者:张惠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