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记录
执教者姓名 |
范建忠 |
年级 |
五(3) |
学科 |
数学 |
执教内容 |
圆的认识 |
时间 |
2013.4 | ||
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范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在教学要时时注意让学生通过直观去体验,去感悟。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圆形纸片上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探究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平。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 教师作为指导者与参与者,自然的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来认识。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老师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评议者: 陆晓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