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姓名 |
徐蓉 |
年级 |
一 |
学科 |
数学 |
执教内容 |
人民币的认识 |
时间 |
4、26 | ||
本课以活动为主线,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猜一猜、说一说” ( 唤起学生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 )----> “认一认 、说一说” ( 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 )----> 分一分、理一理 ( 分类整理,再次认识人民币 )----> 拿一拿、兑一兑 (1 元以内人民币的换算 )----> 算一算、买一买 ( 算价钱买东西 ) 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 1 、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一年级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使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他们的学习起点不是 0 ,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拿出人民币,提出“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 唤起学生对人民币生活经验的回忆 ,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人民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进而引出题目。教师注重采用多种教学的形式,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拿一拿、换一换、买一买。最后的购物环节采用小组购物、小组交流、小组评议、全班交流等形式,既容易组织又能较好地落实,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整节课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把握学科特点,把生活材料上出“数学味”。 人民币是生活的素材,它所蕴含的知识很丰富,稍不留神很容易就会上成认识人民币的生活常识课,因此如何实现人民币所蕴含的数学价值,把生活化的素材上出数学味?这就 成为 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凡上过这节课的老师都知道, 40 分钟里完成识别、分类、进率、换算、购物等时间是非常紧张的,因此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所谓合理就是根据教学的目标结合学生的情况,删去非学科的内容,保存或挖掘其学科特点强的部分。本课的教学黄老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大胆合理的取舍。辨别人民币有很多的方法,她重点强调的是通过看数字和单位辨认的方法;分类的标准有很多,她要求学生操作的是按元、角、分这个标准进行分类,人民币上面蕴含的知识很多,她只重点介绍国徽和毛主席头像,渗透爱人民币就是爱祖国的教育。其它的作为课后的延伸和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认识人民币”蕴含很多人文的内容,黄老师精选了其中的一些有机地进行渗透,如在导入环节,教师结合学生汇报自己用钱的经验适时进行 合理使用人民币、献爱心和勤俭节约等思想教育;结合“认一认”环节进行爱祖国爱护人民币、不乱涂乱画乱撕人民币的教育;在“分一分”环节进行讲卫生,养成使用完人民币后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的教育。 3、建议 这节课整体实施效果是好的,但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在教学之初对人民币的观察不够,只是一带而过,没能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及辨别时间。再就是算价钱买东西这一环节,老师如果将物品价格标清楚,学生购物时会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更会节省一些时间。
评课人:牟晨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