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可能性》,知一切皆有可能!
课外时间听了三年级的《可能性》,这是内容应该是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课,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概率知识打下基础。该课主要的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现撷取一个片段谈点感想。
片段:“老师,我一定能!”
(师出示几张彩票,问学生你们知道彩票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明白这几张彩票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摸奖的游戏,我们来个规定:摸到蓝球算是中奖。想不想看老师的运气怎么样?
生:想。
(师摸球,蓝球。第二次又是蓝球。生开始惊叹,接着开始怀疑老师作弊,也有学生喊着:里面都是蓝球。)
师:想不想打开看一看。(于是在学生的一片叫喊中打开盒子,里面都是蓝球)所以老师刚才摸得一定是蓝球。(板书:一定)
师:同学们想不想试试自己的运气?(于是拿出另外一个盒子,请了三位学生上台摸球,他们摸到的不是黄球就是红球)
学生开始怀疑里面没有蓝球,打开之后果真如此。
师:所以在这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到蓝球。(板书:不可能)如果你是这个游戏的设计者准备怎样放球?
生:我准备每种球都放一些。(接着教师照此学生的说法放进不同颜色的球)
师:此时让你去摸球会摸到什么颜色的呢?
生:一定是蓝色!
师:你一定能摸到蓝色?(想引导学生体会到摸到其他颜色球的可能性)
生①:老师,我的运气很好的!
生②:老师,我可以看到里面的。
师:不管怎样,摸到各种颜色的球都是有可能的。(板书:可能)
该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事件发生的随机性,然而从课堂中看到学生似乎过于关注了中奖的结果,淡化了对随机事件的思考。特别是在从多种颜色球的盒子里去摸球,有些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臆想来替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当学生有了这种想法之后,能否让其上来尝试,思考:他一定能摸到蓝球吗?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