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记录
执教者姓名 |
牟晨娣 |
年级 |
二年级 |
学科 |
数学 |
执教内容 |
观察物体 |
时间 |
2013.11.27 | ||
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牟老师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故事引入,激发情趣 课始,以成语故事《盲人摸象》引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知新知。 2.主体参与,探索新知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基于此,新课以观察玩具小熊为主线展开教学,分3个层次观察小熊,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新授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从本位观察到换位观察再到全面观察, 在这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学生亲自参与到观察的全过程中,在观察中比较,在讨论中发现,让他们用眼去看、用口描述、用脑思考、用心感受,使孩子在多种感观参与体验的活动中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大量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如出示学校图片、玩具猴照片、给小熊拍照等,贴近了学生,延伸了学习。既培养了空间观念,又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评课人:陆建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