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陆中心小学教师评课记录
执教者姓名 |
徐丹丹 |
班 级 |
四(2) |
学 科 |
数学 |
执教内容 |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率 |
时 间 |
11、27 | ||
评 课 | |||||
听了徐丹丹老师讲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节课,对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处于一个引导者的位置,组织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并验证,无论是新授还是应用环节,都和学生一起探索乘法的运算定律,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学会迁移,学会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整节课教师从“复习导入—提出猜想—解决问题—比较概括—闯关练习”等环节步步深入,层次分明,教学重难点突出,可以看出老师能钻研教材,例如:教学乘法交换律时,3×5和5×3,让生先计算出结果,然后问结果一样吗?可以列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然后再让学生自说一说,还能说出这样的算式吗? 更好的感受乘法交换律。再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 5×23×6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以及23×(5×6)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师始终抓住例题的数量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 2、运用知识迁移,过渡自然。教师充分运用了知识迁移的方法,复习了什么叫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旧知推理出新知,找出知识间的生长点,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因而在新知的学习当中学生显得轻而易举。 3、教学中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连接。比如:在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后,教师紧接着就问,在以前学习中,哪些地方用过它?学生说,乘法的验算,通过这样一个小环节设计,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并让学生体会到乘法交换律实际就在我们身边。 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时,都是片言只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及时进行纠正。 2、教师提问应明确。如学生列式3×5和5×3,教师提问:谁列的对?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3、练习设计数字单一。如指名四人板演时,有这样的四道题目。 23×5×2 5×37×2 47×2×5 5×(14×11)都只想到5×2 可以设计25×4 125×8 50×2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见识各种数据进行简便运算。 评课人:黄丽英 2013.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