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家训文化滋润孩子的心灵
——读《中国人的家教智慧》有感
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汪菊芬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无数个家庭,构成丰富多彩的社会;无数个良好的家风,汇聚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才有基础。”
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我们常州这里的人,形容一个孩子有礼貌,有修养,有内涵,往往会说:“这孩子有家教。”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公认。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以前,我也零星地读过一些关于家训的书,但大多比较零碎。近日,读了《中国人的家教智慧》一书,我感到受益匪浅。这本书由中国教育报刊总社翟 博博士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十分系统、全面,从中国历代家训中精选、节录了100多篇文章,按照作者简介、内容提要、原文、注释、译文的体例编排,内容丰富,感人肺腑。从这本书中,我领略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家训文化,也让我对我的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入反思。
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中国人的家教智慧》第22页至第24页,辑录了刘备的《遗诏敕后主》。在这篇敕文中,刘备勉励儿子要努力读书,做个有贤德的人。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这段话的意思是:“……射援来了,他说丞相诸葛亮赞叹你智慧与气量很大,增长的修养超过了对你的期望。如真的能这样,我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努力吧,努力吧,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它,也不要因为好事很小而不去做它。只有贤明和德行,才能使人们敬服。你父亲德行很少,你可不要像我这样。可以读 《汉书》《礼记》,空闲时浏览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六韬》《商君书》,可增长人的意志和智慧……”
诸葛亮的称赞,让刘备喜忧参半。听说儿子刘禅的智慧、气量大,刘备当然很高兴。但又有些担忧,担忧刘禅智、量是否有丞相说得那么大。“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表达了这种担忧,又表达了对儿子的殷切期待。“勉之勉之”,反复叮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高瞻远瞩,表现了刘备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知量变能导致质变的道理,期待儿子积善成德。这句话也成为修身养德的至理名言。
刘备的这篇敕文,文质兼美,情真意切,启人深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至理名言,对孩子很有教育性、启发性。有一次周六,我女儿还在小学时,我带她去常州少年科学艺术宫学古筝。回来时,我带她乘公交车,刚好她的一位学古筝的同班同学在她母亲的带领下也乘同一辆车。她的这位同班同学,在学古筝时,因为年龄小,长得小,因此坐在靠北面的第一张位置。她虽然人小,但每次上去弹古筝,都很熟练,都会受到秦老师的表扬。她的母亲是一位幼儿园老师。上车后,只见我女儿的这位同学(当时是个只有七、八岁的孩子)看到公交车上有一张空座位,自然而然就要坐下来。但是只见她母亲朝她将手一摆,示意她别坐,有一位老奶奶刚上车,没有座位。一会儿,老奶奶入了坐。这情形我和女儿亲眼所见。当时我感慨万千。我对女儿说:“哪个妈妈不疼爱自己的女儿?但在这位妈妈的眼里,关爱他人更重要,富有爱心更重要,保持善良之心更重要,有广阔胸怀更重要。摆手让女儿别坐座位,这件事真的很小。但真的很重要。这位妈妈,虽然是位普通的幼儿园老师,但她从小就在孩子心中播下善的种子。她是个好公民,也是个品德高尚的好妈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女儿,我们都要向这位妈妈学习。也希望你也是个富有爱心的人,在生活中处处能想着别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纯洁善良。”这件事一直深深地印在女儿的脑海中,启示她要心中有他人。
平时,我和女儿在一起时,总是注意每一个细节,让每一个生活细节播散善的种子。如,女儿小时候和我散步时,有一次她吃了牛奶,将扣牛奶瓶扔到地上。我随即捡起,将牛奶瓶放在垃圾箱里,并教育她,吃了东西,果皮、空壳等,一定要放到垃圾箱里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女儿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并且看到垃圾,常常自觉地捡起,放到垃圾箱里。又如,我从小就教育女儿待人要有礼貌,看见老师、长辈,要主动打招呼。由此她养成了待人彬彬有礼的好习惯。再如,在学校里,我鼓励她,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班里的事要积极参与,尽心尽力,要“心中有集体”。她也常常利用周六、周日去学校一丝不苟地出好班级黑板报。从我对女儿的家庭教育的事例中,我深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确实十分重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小善才能成大善,积小德才能成大德。
二.“人生在世,会当有业”
《中国人的家教智慧》第121页—123页,辑录了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勉学篇?学以立业》。这篇家训属于中国家训优秀文化代表作——《颜氏家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明哲圣贤的帝王还须勤奋学习,何况凡俗之人呢?这类事例在经史、典籍中处处可见,我就不用重复了。现在暂且举近世一些关键的事宜,来启发开导你们。士大夫子弟,几岁之后,没有不接受教育的,学得多的能学到《礼经》《春秋三传》,学得少的也没有漏掉《诗经》和《论语》,等到长到成人,结婚成家时性情稍稍稳定,便要随其天资格外训诱劝导。有志向的人,便能刻苦磨砺,以成就清素高雅的职业;没有操守和建树的人,自此懒惰怠慢,不肯发愤,便成为凡俗之人。人生在世,应该有自己谋生的事业:农民要丈量田亩,计算收成;商贾要辨别货物,商讨价格;能工巧匠要苦练手艺,使器物更加精美;杂耍卖艺的人要开动脑筋,思考新的招数;武士们要练习射箭和骑马;文士们要讲解和探讨经书……为什么年轻时要吝惜短短几年时间不勤奋学习,而使自己的一生要在惭愧和羞辱中度过呢?”
这段话,论述了“学以立业”的道理。读书学习是立业之本。农民种田、商人行商、工匠造器、武士骑射,等等,都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以此来安身立命,这样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作为学生,勤奋学习便是自己的“业”,便是自己的“责”。在这里,作者用类比的方法,论述了在学生时代应该好好读书,为将来立业打基础的道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者在这篇家训的最后说“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乎”,真是振聋发聩,启人深思。
我认为,这篇家训,除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也论述了责任心的重要。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在选择了职业后,尽心尽职地做该做的事情。一个人活着,不能只索取,不奉献。一个人,总要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在未成年时,要尽的责任是好好读书。我国的传统家训文化,对这一点有很多精辟的论述。
由此我也联想到我对女儿的家庭教育。我女儿在初中时,有一阶段数学成绩不理想,她为此也曾缺乏自信,对学习一度兴趣不浓。为此,我教育女儿:“每个人都将走上社会。走上社会都要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世上的职业,都是需要付出辛勤劳动的。农民们要好好种庄稼,经常到田里去锄草;工人们要按时上班,在公司里坚守岗位;老师们要教书育人,天天批改作业;医生们要兢兢业业,治病救人……每个人,都需要尽自己的社会责任,要奉献社会,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问心无愧。问心无愧缘于尽心尽职。同样的道理,作为学生,应该将勤奋学习作为自己的责任。学好每一门功课,是你现在的责任。即使是你学习在困难的学科,也要想方设法学好。数学虽然对你有一定难度,但只要你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善于思考,刻苦钻研,是一定能学好的。树立自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女儿牢记责任,勤奋学习,勇于攀登,终于取得了喜人的进步。
三.“俭,德之共也”
《中国人的家庭智慧》第187—192页,辑录了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家训名篇《训俭示康》。在这篇家训里,司马光教育儿子不但要自身俭朴,而且要教育子孙,发扬节俭朴实的家风。
“……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这段话的意思是:“……御孙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就是相通,是讲有优良的道德品质的人,是以俭朴、恭俭做基础的。因为一个人节俭,就不会有过多的欲求。君子很少个人欲望,就不会被物质所奴役,就可以沿着正直的道路行事;小人很少欲望,就能谨慎小心,节约开支,避免犯罪,富裕家室,所以说,俭和德是相通的。一个人生活奢侈,必然会有许多过分的个人欲望。君子有过多的个人欲望,就会贪得无厌,妄吃滥用,以致丧身败家……你不但自身应当履行俭朴,而且还应教训你的子孙,使他们懂得我家先辈俭朴的家风。”
限于篇幅,在这里我只节选这篇家训的部分内容。题目“训俭示康”,意思是:将训诫节俭的话给儿子司马康看。在节选的这段文字里,作者先引用御孙的话,再论述为什么要节俭,为什么不能奢侈。在这里,作者一正一反,对比论证,将道理说得十分透彻,让我们豁然开朗。最后,作者希望儿子要将节俭的美德传承下去。
节俭,是与美德相通的。节俭,能让我们不为物质所累,一门心思地学习、工作;节俭,能让我们一身正气,心底无私,正如林则徐所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节俭,能让我们修身养性,坚持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环保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富有简约之美、纯净之美、朴素之美。
再联想到我的家庭教育。女儿上了高中,我告诫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们只是普通的家庭,吃、穿等只要过得去就行,没必要与别人比条件。一件衣服,花数百元也是穿,花几十元也是穿,我们何必为了追求所谓的虚荣,一定要去穿什么名牌呢?我们要将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放在工作上。”在这方面,我们父母也以身为范,俭朴如一,做好女儿的榜样。在我们的影响下,女儿深知“俭以养德”的道理,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女儿有时衣服拉链或口袋坏了,或是鞋子的搭链坏了,她也从不丢弃,而是到街上去补好,继续穿。她去常州买书,一直坚持乘公交车。在家里,每天晚饭,常常是两三个家常菜,但女儿从不抱怨。这让我深感欣慰。我希望,节俭的家风,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因为我深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节俭,就是少索取,多奉献,是美德形成的基础。
家训是一个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等方面的教诲。家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家训文化,是深厚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性特点,需要我们发扬光大。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用传统家训文化滋润孩子的心灵,从传统家训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对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完善人格,具有深远的影响。
传承优秀家训文化,我们汇聚智慧,砥砺前行!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