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种子,只是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紧盯着别人的花,不要觉得别人家的永远都是好的,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看着他一点点地成长,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作为一名老师以及一位班主任,在与家长接触过程中发现家长越是关注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成绩品行越是优秀,对于一部分家长从来不闻不问,认为一切都是学校老师所负责的孩子,孩子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品德行为上都稍显欠缺。经常在期末考试收到家长的信息问考试成绩,一旦成绩不甚满意,家长的追问必然是成绩为什么这么差,这些家长都有些共性就是平时从不管孩子,只有期末出成绩了才关心孩子到底怎么了,要不就是在家打骂一顿,要不就是嘴上说着以后一定会严加管教,但根本没有后续措施。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会过的比较辛苦,例如经常在家完成不了作业,到学校里来补,或者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最近家长以及社会对老师越来越严苛,稍有不慎,老师就得丢掉自己的饭碗,打不得,骂不得,殊不知对老师的严苛正在毁掉中国的孩子。最近西平某老师因为在家长群里反馈了学生默写古诗的情况,遭到家长去教育局举报,这位老师在辞职信中这样写道:‘我为人师表十五年,误人子弟总是有的,但万万不敢伤人性命,所以在此不但要辞去班主任,还要辞去学校所有工作,育人无功,怎可害人命。’孩子走进学校,老师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但是我们不可忽视家庭对孩子的作用。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一时冲动愤怒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去学校讨说法之前,应该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我们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与赏识学生,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他们比大人更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与赏识.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可以改变甚至影响人的一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看了这么多的家训,让我真的感受到这些长辈对他们晚辈的爱,而且言传身教,感情真挚,让我深深感到了他们对晚辈那份深深的期待.
读了这么多家训,其中颜之推的家训让我感受最为深刻.颜之推说,人们看到邻居或亲戚当中有出人头地的人才,都要子弟钦慕崇尚而学习他,却不知道学习古人的人生智慧,多么短视啊!世人只看见骑马披甲,长枪强弓,就说我能成为将军;不知道当将军也要有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判断形势,明鉴兴亡的智慧才能.只知道上传下达,收税敛财,就说我能成为宰相;不知道当宰相也要有敬重奉事鬼神,移风易俗,调节天地阴阳,推荐举用贤才等学识气度.只知道不贪污腐败,办事讲求效率,就说我能治理百姓;不知道诚心待人,为人楷模,御民有术,止风灭火,消灾兔难,化鸱为凤,变恶为善的种种道理与办法.只知道捧着法典,早晨判的刑罚到晚上就赦免了,就说我能够执法;不知道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奸露,不必追问而案情能够明朗这样的聪明才智.推广到农民、商人、工人、小贩,杂役、奴隶,钓鱼的、杀猪卖肉的,喂牛、养羊的,他们中都有杰出明达之人,可以作为老师和榜样,广泛地向他们学习,没有不利于事业的.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老师的作用不可否认,但是家长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家长和孩子就像两颗彼此分离又互相靠近的大树和小树,大树要为小树遮挡风沙,也要给小树留下足够的空间,感受阳光,呼吸空气。这样小树才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伸展,茁壮成长。太靠近大树的小树是不能长成参天大树的,而远离大树的小树却要去独自地抵挡风沙,虽坚强无比却又极易扭曲或夭折。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