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哈佛家训》,其厚实的扉页、高深的题目让同仁们议论纷纷。不禁要问:哈佛离我们是不是太远?那是我们难以企及的高等学府啊!半带调侃的语气中使读书计划迟迟未有落实。家训,顾名思义,是每个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它可以是见之于家谱中言之有物的名言警句,亦可是家族中约定俗成、口口相传的金玉良言。我们家并没有严格的家训,从小到大,父母的深切关爱、殷殷教诲让我稳步成长。要说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感受到的最深的家训,就是“爱”。但书还是不可不读呀!
粗略浏览,本书围绕成长、失败、乐观、善意、宽容、责任、尊重等十四个专题展开,触及到了人生中最朴素的感情和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并挖掘出成长路上最丰富的人生内涵,为成长中的孩子提供适合其心理需求的精神养分,为成长中的父母提供适应其身份的修身指南。
细细品味,不禁为这些蕴含深意的故事所吸引。一个故事道尽一个哲理,一碗鸡汤温暖一颗心灵。读此书,有种令人振奋、亢奋、有所作为的积极心态在萌生。是的,人活一世,须当有所作为。以前颇有宏图大志,甚至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必当在教育行业大展拳脚,力拔头筹。后来,时间的推移、社会的打磨、眼界的开阔,这个世界在你眼前豁然开朗起来,原来你亦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罢了。那么如何在这普通平凡的生活中活出自我、活出精彩来呢?我想《哈佛家训》中的这个故事作了很好的诠释。有一个女孩芬妮在图书馆的书里看到古时候有用绳结来记事的习惯,人们每次遇到有意义的事情会给绳子打个结。她从中得到启发,于是她将自己幸福的事情写在字条上,放进玻璃瓶中。她每天在字条上写一件幸福的事,字条越写越多,多到最后自己都忘记了每一张字条的内容。但是呢,这个瓶子,从一开始的小瓶子变成了能盛下很多幸福的大瓶子。每当芬妮不开心时,就会拿出这些字条读一读,心里就会涌起一股暖流,悲伤的事情也会随之消失怠尽。是呀,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太需要积攒幸福!教师的职业倦怠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下呈年轻化趋势,工作单调重复,两点一线的生活,教师缺少与外界交流的平台,眼界得不到开拓,如何在略显枯燥乏味的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呢?学着故事中小女孩芬妮的样子,将每天发生的与学生有关的小幸福积攒起来,长年累月、积少成多,你会发现,孩儿们就是小天使,你的付出是值得的,他们正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他们也将变得越来越贴心。而你也和他们一样正在经历着成长,你的心在逐渐变大,你的眼界在不断开拓,你也终将会成熟。
原来,《哈佛家训》并不是像高端的题目一样拒人于千里,说是家训,则是能让人娓娓道来的故事。谁说不是呢,家训是故事,故事亦是家训。相比较而言,通俗易懂的故事,简短有力的道理着实令人受益匪浅。就像其在前言中说的“《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这是一部教子课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
古人云:开卷有益。书不可不读,不可不长读,唯有将书读到心里,你才会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将阅读落实到行动处,你才会真正有所悟、有所得。谨以此文献给在困难中砥砺前行的人们,希望再忙再辛苦,也别忘了生活中的那一抹微光,那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