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德 尊重 赏识
郑陆实验学校 顾晓兰
家训,是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儿女的最基本的形式和方法。最近,我有幸拜读了从历代家训中精选、节录了一百多篇文章的《中国人的家教智慧》,很有收获。
本书纵观古今,篇目大多是名人名作,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读书作文、婚姻家庭、待人接物等社会人生的许多方面,这些故事,都清楚地表达了“德”应该是人成长发展的首要方面,而家庭是每一个人“立德”的源头。“厚德”才能“载物”。家庭教育,是长辈们融化在爱之中的教诲,是人生的第一课。这些内容包括:教子不得过于溺爱、偏爱、纵容骄惰;不得对个别孩子要求过严,而要一视同仁;不得重才轻德,而要重视德才兼备;不得言而无信,必须以身作则等等。
而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及家庭教育来看,大都把“学文”作为了首要任务。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一切都好商量,即使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也都是可以不追究的。殊不知这样不仅是混乱了教育的次第,打乱了教育的格局,而且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试想,在这样家庭氛围中教养出来的孩子,德如何不产生偏差?
“小孝治家,大孝治国。”“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百善孝为先”从中就可以领悟到“德”、“孝道”乃教育之首。家庭教育要从培养孩子“孝”入手,如果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的人,怎么会成为负责、仁爱、守信的个有“德”之人呢? “德”才是人生的根基!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这孩子,只听老师的话,我们家长的话就像耳旁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家长们没有好好追究一下。我们从步入校门开始,到放学回家,全天候关注每一个孩子。为孩子学习中的进步而欣喜,看到孩子行为有偏差,及时引导。孩子学习上有阻力,我们或者鼓励,或者鞭策,严慈相济。我们内化孩子的学习需求,规范孩子的各项行为,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与赏识学生。所以,孩子对老师总是无限信任。
然后反观有些家长,总是觉得人家的孩子什么都好,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比不上人家,这样就容易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要知道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他们比大人更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与赏识。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可以改变甚至影响人的一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看了这么多的家训,让我真的感受到这些长辈对他们晚辈的爱,而且言传身教,感情真挚,让我深深感到了他们对晚辈那份深深的期待。
深受教育的同时,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我们的学生家长,让我们的广大家长学习书中的一些教育智慧,启迪父母,教育后代。
2018、6
- 附件: